山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道路,他们被冲散到了一个荒废的山道上。
远远看去,山谷间似乎有道路的痕迹。
但是到了近前,就会发现,这条山间的羊肠小道,早就已经被各种藤蔓挡住。
此时,李嗣兴的身边有一队人数不多的护卫,但是后面却跟着一大票的普通百姓。
有衣衫褴褛的平民,挑着担子,一头是自己的全部家当,也许是半袋子粮食,也许是祖宗的牌位。
也许……李嗣兴对这个时代的平民真的不够了解。
另外一头是自己的娃子,光着屁股的小孩,身上脏兮兮,瘦骨嶙峋,只有薄薄的肚皮鼓鼓的,不时被饿得哇哇大哭,一点也不可爱。
身后可能还会跟着唯唯诺诺的妇人,同样是粗布烂衫,身后背着包裹,也许里面装的是全家人的衣物。
在这些平民中间还混迹着一些穿着锦衣华服的士绅地主,与这些平民不同,这些士绅即使在逃跑的路上也穿得整整齐齐。
他们有的跟李嗣兴一样坐着滑杆,由自己的家丁抬着。有的骑着驴子或者是矮脚的滇马。
他们的身后还有奴仆或背或抬着一口口大箱子。
他们跟着李嗣兴,是因为李嗣兴的身边还有上百名兵丁。
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兵丁,他们是晋王身边的忠义营。
忠义营一共三千多人,由李定国的心腹爱将平阳侯靳统武统领。
他们都是李定国选关中老兵或者其后代组成。
有些类似于当年做流寇时的老营兵。
这些人要么一直跟着李定国打仗,要么就是被晋王供养,从小练习军阵之法。
他们是李定国最为依赖的人。正因如此,他才会派这些人来保护李嗣兴。
这些小老百姓,虽然胆小,但是一点不傻,在被鞑子冲击的时候,他们第一时间就选择跟随在李嗣兴这波人的身后。
李嗣兴没有官职,没有将旗。但是他身边的这一队士兵一个个甲胄齐全,那是明军中少有的精锐了。
李定国现在几乎掌握了南明的所有军队。
他手下的军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是原来直属于他的晋军旧部,第二部分是原本刘文秀和孙可望手下的军队。
还有一部分就是各地土人中征募的喽啰兵。
李嗣兴的这副身体之前得了疟疾,一直处在昏迷或者是半昏迷的状态。
李华进驻之后,这副身体才渐渐好转。
虽然已经可以活动,但是李嗣兴却故意躺平。
带着对新世界的警惕,他这几天一直坐在滑杆上观察着身边的这些人。
四名给他抬滑竿的喽啰兵,身材差不多,一样的矮矮壮壮。
身上的毛发旺盛,鼻子扁扁塌塌,嘴唇厚实,虽然穿着短裙,但是一点都不性感。
倒更像是穿着虎皮裙的孙猴子。
他们也是李定国从一众喽啰兵中挑选出来的精锐。
这四人可不仅仅是轿夫,他们的腰上都挂着一把短柄直刀,遇到危险的时候也是战斗的好手。
身后的护卫加上前方开道的那一队战兵,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人,1名千总,两个把总,算是高配。
其中有三十名火铳兵,二十五名弓弩手以及六十多名刀牌手。
滇地多山,适合短兵作战,军中很少配备长枪兵。
领兵的千总名叫李本忠,身材颇高,曾经是李定国身边亲兵家将,赐姓“李”。
李嗣兴小的时候,这个李本忠就经常跟在李嗣兴身边保护他。
那些普通的百姓似乎害怕他身边的士兵,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这让李嗣兴没办法仔细观察,但是李嗣兴粗略看过,怎么也有两三千人。
在山中行路,前后的队伍会拉得很长。
李嗣兴他们这三千人的队伍前后拉了将近十里路。
“他娘的岩龙,你走路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叉腿。”李嗣兴骂道。
龙、虎、熊、豹正是这个四个人喽啰兵的名字。
李定国将四个人分给李嗣兴的时候,让李嗣兴给这四个人起名字。
他们是山中的拉吉人,据说是彝人的一支。
他们会认赐予他们名字的人为主人,并且永世效忠。
难以思议,有人会有这样的习俗。这些头脑简单的山里人,确实会出现这样的认知。
“少主,对不起,小的痔瘘犯了。”岩龙抬着滑杆还一脸抱歉地说道。
四人都是训练好的仆从,自然都是会汉话的。
李嗣兴定睛看去,这个拉吉汉子的大腿内侧都已经有黄色的脓液流下来了。
很难想象对方还能坚持抬着自己十几天时间。
李嗣兴想对自己刚才的话说声抱歉,但是他是主人,说出道歉的话似乎不合适。
“岩龙,你这样太不优雅了。你们停一下,我下来活动一下。”李嗣兴下令道。
“是,少主。”四人领命。他们不会对李嗣兴的话质疑,也不会假惺惺地关心李嗣兴。
他们都对李嗣兴非常顺从。
从这个小李嗣兴的记忆中,李嗣兴知道自己之前对四人并不好,经常打骂四人。
给他们起这样的名字,也不是因为这名字威风,而是真的把他们当做牲口看。
但是四人就像李定国说的一样。无论李嗣兴怎么对他们,他们都依然对自己的少主人忠心耿耿。
“岩虎你去前面找李千总,让他暂停行军。”李嗣兴对四人下命令的时候都要尽量简单,要不然他们会听不懂。
看着岩虎向前方跑去,李嗣兴觉得这四个拉吉人也蛮可爱的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我带明末回汉唐请大家收藏:(m.duduaa.com)我带明末回汉唐读读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