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时顺路去副食店买了十斤白砂糖,白砂糖用票在副食店购买要七毛八一斤,十斤就得七块八。
这玩意外面也没得卖,因为本地不种甘蔗,也没有白砂糖厂,市里才有。
桃江县距离市里有八十公里,一般人就算在白砂糖厂找到关系,也很难运回来。
等陈川回到家,赵红梅见箩筐空了,顿时满脸笑容:“全卖完了?”
“卖完了。”陈川也高兴,拿出里面的苹果递给母亲:“这是朋友给的。”
“苹果,很贵啊!”赵红梅吃过,是陈祥海弄回来的,一块五一斤,一斤苹果的钱够买两斤肉了。
陈川不太在意,在他另外一世记忆之中,苹果着实不算好吃的东西,连带着他现在也对苹果不太感兴趣:“朋友给我就收了。”
“等你那些鸡养好了,给你朋友送只过去,不能白吃人家的。”赵红梅叮嘱道。
“知道!”陈川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。
说着,陈川把砂糖放进烘焙房的架子上,然后把装钱的包包打开,将里面的钱全部倒了出来。
钱看着挺多,但都是毛票,一块的都很少,最大的面额是一张两块的,还有很多分票。
现在的钱面值分别有一分、两分、五分、一毛、两毛、五毛、一块、两块、五块、十块。
最大的面额也就是十块。
赵红梅放下苹果,看着那乱糟糟的一大堆钱,喜笑颜开:“你卖多少钱一斤?”
“六毛,如果饼干不做坏,成本大概四毛不到。”陈川说道。
赵红梅开心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:“那好好学,等以后有了戴师傅那技术,这个饼干赚钱呢。”
“一斤赚两毛,十斤赚两块,百斤赚二十。”
“一天要是能卖五十斤,就能赚十块钱,一个月就三百,一年三千六。”
这个账一算,赵红梅觉得挺赚钱。
陈川心里还是不太满意:“有点少,一年不说赚一万,至少也要能赚个五六千才好。”
“你这孩子,就是心思太大,一口就想吃个胖子。”赵红梅嘴上说着,手里开始帮忙整理这一堆乱七八糟的零钱,心里乐得开花。
卖饲料的钱赵红梅一直不太清楚,陈川弟兄二人怕父母担心就没说。
这些钱在赵红梅看来,就是儿子的第一桶金。
等两人把钱全部清好,清点了一下,一共20.3元,若算净利润,把人工也算进去,大概七块钱左右的样子。
这个利润比已经非常惊人,达到了35%左右的净利润率。
后来大部分行业,有10%的净利润都是高利润,更别说35%。
说八十年代好赚钱,这也是一个原因。
可话说回来,陈川现在这模式跟后来小商贩也差不多,后来有些小商贩的利润率也能达到35%左右。
“还不错!”赵红梅整好的钱递给儿子:“我看做饼干比养殖好。”
陈川把钱塞给母亲:“妈,这是我们赚的第一笔钱,你帮我们收着。”
“而且你和爸这些日子一直在帮我们,我们从来没给过你们一分钱。”
赵红梅也没拒绝,把钱收了起来:“这个我就收了,帮你们存着。”
“以后的钱就不要你的了,你们以后还要发展,鸡舍还没建完,到处都要钱。”
“我和你爸帮你们也是应该的,就你们两个儿子,不帮你们帮谁?”
陈川一把搂住母亲肩膀:“等我赚钱了,我给你和爸建一栋别墅。”
“别墅是什么?”赵红梅没听过这词。
陈川解释道:“就是房子,建两层,一楼全部用水泥浇筑,二楼用瓷砖,买不到我们就用木地板,大不了请木工师傅来做。”
“前院要个三百平方左右,也用水泥浇筑,再建个围墙,两边做个花坛,种各种花花草草。”
“后面做个菜圃,种点平常吃的菜。”
“外墙要装瓷砖,买不到就用水泥粉刷一层,再刷油漆。”
“内墙用水泥沙子刷一层,再刷一层腻子粉或乳胶漆,买不到再想别的办法,实在不行就刷石灰。”
“我们再买一个大彩电,也不知道现在买不买得到,没有就先买黑白的。”
“等几年,我们再去买个轿车,就是小汽车。”
“十年内,我们家买三辆,我和哥一人一辆,你和爸买一辆。”
“到那时候,你们就不干活了,你们学会开车,没事就开着小轿车到处去玩,看看风景,吃吃没吃过的美食。”
“额……十年,九十年代,好像不行!”
九十年代很乱,拦路打劫的路匪很多,让父母出去玩还真不放心。
赵红梅心里是不信的,有些词汇他都没听说过,比如腻子粉、乳胶漆、木地板,彩电倒是听说过,没见过。
彩电国内早有了,只是没有普及,属于高端产品,很多农村人都没听说过。
现在信息又不流通,不像后来,有些人一直在十八线城市生活,没有亲眼见过劳斯莱斯,但对这个名字很熟悉,对这个品牌也很了解。
因为互联网的普及,丝毫不影响他们了解整个世界。
虽然赵红梅不信,有些词汇也不懂,依然乐得满面笑容,“哈哈”笑着说道:“你这孩子,张嘴就乱说。”
母子两人闲聊一会,赵红梅见时间不早:“我得去做饭了,等会大家都要吃饭。”
最近几天都在山上做饭吃,这次建鸡舍是包吃的。
主要还是陈川心软了,工人都是其他村的人,远的走路回去要一个多小时,中午回去吃饭不现实,所以他们都是带饭来吃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激荡1981请大家收藏:(m.duduaa.com)激荡1981读读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